受P2P行業第一股的“誘惑”,不少大平臺對于上市一舉都曾按耐不住,躍躍欲試。然而,目前國內資本市場對P2P仍未敞開,關鍵是P2P監管細則遲遲未能出臺,各大平臺的上市路變得異常坎坷。借由宜人貸赴美上市一事,現將那些奮力奔跑沖刺P2P第一股的幾大平臺做一次盤點。要說上市僅有一步之遙,你信嗎?
宜人貸:提交赴美上市申請
11月18日凌晨,根據多家媒體報道,宜信公司旗下P2P平臺宜人貸在美國正式遞交首次公開招股(IPO)文件,一旦申請獲通過,最快將于12月份登陸美國紐交所,宜人貸也將成為中國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網貸平臺。
據了解,根據宜信此次公開的招股說明書,宜人貸擬申請在紐交所上市,向公眾公開募集最高1億美元。
自2014年第四季度以來,宜人貸就開始積極備戰上市,投行、律所、審計正式進場。不過與此次正式遞交招股文件不同時的,彼時宜信的“目的地”是聚集了大量互聯網、科技類公司的納斯達克,納斯達克也被中國公司視為“出海”IPO的最佳選擇。
據了解,宜人貸第一次向納斯達克遞交材料是在2015年春節后,但因為交易所反饋了一些信息,修改文件又花掉一段時間;今年7月,宜人貸第二次向交易所遞交申請時,不幸恰逢中概股回歸潮,分眾傳媒、人人網、盛大游戲、博納影業、陌陌等一批“出海”企業紛紛宣布要從美國退市轉戰A股,導致宜人貸上市計劃再次擱淺。
據了解,至于宜信選擇拋棄納斯達克轉戰紐交所,有宜信內部人士曾表示,由于全球第一家P2P借貸平臺
LendingClub已經在紐交所上市,考慮到宜人貸模式與LendingClub較為相似,在那里也比較容易被接受。
若是此次登陸成功,如果不算國內那些借殼上市的企業,宜人貸應該是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獨立登陸資本市場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公司,這對于宜信本身和中國P2P行業的意義不言而喻。
陸金所:調整架構全力沖刺資本市場
作為P2P行業的領頭羊,背靠平安集團的陸金所一直以來被視為行業上市“第一股”。但是從今年3月以來,陸金所先后完成了剝離P2P業務、轉型平臺模式、拿下基金牌照、調整組織架構、上線“人民公社”、完成域名變更等大動作,最近又宣布開賣保險產品進軍保險理財市場。
實際上,在宣布剝離P2P業務之前,陸金所P2P三季度新增貸款量超越美國LendingClub,正式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線上財富管理平臺。
對于陸金所今年以來自身業務和戰略的改變,以及短時間內完成了對陸金所、平安普惠和前海金交所的整合,外界解讀為“向通往資本市場的道路上全力沖刺”。據了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架構調整后,陸金所加快了上市的時間表,已經從此前的“最快2017年”調整為“爭取2016年”,而陸金所控股將成為最終的上市主體。
作為P2P行業腰桿最硬的平臺,陸金所上市只不過是時間問題。隨著監管政策的落地,P2P行業洗牌加劇,未來將會有大量的平臺被淘汰。選擇上市,成了很多平臺的首選。
拍拍貸:跑進C輪融資欲赴港上市
2015年2月末,拍拍貸CEO張俊曾公開表示,“拍拍貸計劃于2016年推進海外上市”。C輪融資完成的消息傳出后,外界認為其上市計劃又向前邁進一步。
今年3月,拍拍貸獲得聯想旗下的君聯資本領投,珠寶公司周大福以及另外一家企業跟投,總融資金額近億美元C輪融資,而在此之前,拍拍貸已經獲得共計7500萬美元的A、B兩輪融資。有了財務支持,拍拍貸的上市計劃似乎更進一步。
據了解,聯想控股早在2014年11月戰略投資翼龍貸之前,就有意向收購拍拍貸,但拍拍貸有自己未來的發展規劃,不愿意被收購。令人意外的是,香港地區的珠寶商周大福也加入了對拍拍貸C輪融資。這令計劃2016年上市的拍拍貸,或將借助與周大福的深入合作及周大福背后的影響力,從而選擇香港作為上市地。
業內很多公司首選上市地都是海外,因為海外比較看好這種模式。不過和美國等市場相比,中國香港由于文化比較接近,是P2P企業的重要選擇地。
退而求其次:直接上市不行那就借殼
從法律角度來講,P2P在中小板、創業板直接上市,主要障礙在合規經營上,迄今為止,國家并沒有制定P2P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以何種標準判定經營的合規性,對券商、律師存在巨大的執業風險。
于是借殼成了P2P平臺謀求上市之路的重要通道。
3月31日,三元達發布公告稱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共獲得三元達2250萬股質押權,占三元達股份總數的8.34%,這被解讀為紅嶺創投“借殼上市的又一步”。
2015年4月,團貸網董事長兼CEO唐軍在朋友圈里掛上了一條小廣告——“萬能的朋友圈,誰有新三板目前已經掛牌的殼公司可以聯系我哈!價格面議。”
實際上,團貸網的上市之路可謂是一波三折。據了解,2013年的9月份,國信證券為團貸網做了8個月的調查,包括內核和保薦,資料也已經提交給股轉公司并且已經被受理,但后來因為團貸網的P2P特質,《受理通知書》被撤銷了,這也是導致唐軍直接在朋友圈“買殼”的主要原因。
此外,91金融也在今年年初宣布平臺與海通證券合作,后者成為91金融的財務顧問,平臺已經進入上市輔導期,91金融聯合創始人吳文雄表示“爭取在2016年登陸創業板”。
企業選擇借殼上市,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不想錯過目前的行業周期;二是因為各種原因自己上不去。對于目前的P2P行業來說,這兩者都占了。國內很多互聯網金融平臺,盈利短期內很難實現,按照目前的制度安排,其在滬深上市有明顯障礙,不符合當前上市標準。雖然P2P平臺上市的呼喊聲很高,但是事實卻是截至目前,還未有一家P2P平臺登陸A股或者實現至少新三板掛牌。
一退再退:更加曲折的模式就成為上市公司的一部分
當然,還有一種更加曲折的模式,這在很大程度上看P2P老板自己的意愿:既然無法上市,那就成為上市公司的一部分。截至今年10月,涉足P2P平臺的上市公司已經超過70家,僅在10月26日至30日期間,就有連著3家P2P平臺被曝與上市公司聯姻。其中包括上市公司西藏珠峰向今日捷財投資3000萬,恒富在線獲中瀛鑫投資1900萬,蜜蜂金服獲中國新電信集團3000萬融資。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額已突破萬億大關。業內人士認為,P2P進入“萬億時代”后,整個行業發展格局也將重塑,強強聯合成為趨勢。
“P2P要上市,首先監管政策要出來,其本身的業務模式要經得起業務考驗。”業內人士指出。除了政策、資本環境等種種上市外因掣肘,P2P自身的規范與盈利也是長期痛點,長江證券最新報告分析稱,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P2P要實現盈利很難。原因一方面由于推廣階段補貼用戶本身收入就少,另一方面就是壞賬使然。而未來由于品牌增信和維護,以及剛性兌付未能打破,盈利依然很困難。
新聞 / News
我們了解大中小型企業的生意模式,需求,我們倡導讓客戶感知產品的應用體驗價值,而不僅是產品的功能